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克罗恩病 > 饮食调节 > 头条英夫利西单抗医治儿童克罗恩病研究

头条英夫利西单抗医治儿童克罗恩病研究



头条英夫利西单抗医治儿童克罗恩病研究

本文作医院儿科武慧和李在玲,本文已发表在《儿科学大查房》年第四期。

综述目的克罗恩病(CD)患儿接受肠内营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手术医治的效果欠佳,而英夫利西单抗(IFX)于年被批准用于医治儿童CD。

综述方法对近期与采取IFX医治儿童CD相干的文献进行检索与回顾,总结该药的医治效果和医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最新进展将IFX用于克罗恩病的引诱减缓及保持减缓均有效,可以引诱黏膜愈合,增进肛周瘘管闭合,减少激素使用剂量,增进生长发育的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运用IFX医治也存在一定风险,例如产生抗抗体,感染及肿瘤的产生风险增加等。如何肯定IFX的最好使用剂量及用药时间仍需进一步研究,未来可以通过监测血清药物水平及抗抗体的产生来指点用药。

总结IFX对CD及其合并症的医治有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风险,因此对长时间运用IFX的获益与风险仍需权衡和评估。

引言

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肠炎,可累及全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主要侵犯回肠、空肠,其次为结肠。目前其病因还没有明确,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了该病的产生[1]。该病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波动在0.8/10万~9.7/10万之间[2]。近年来CD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在儿童中。一项关于炎性肠病(IBD)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年至年北美洲儿童CD的发病率是年至年的两倍[3]。肠内营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手术是该病的常规医治方法,但该病中断减缓、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使常规医治的效果不佳。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是一种人鼠嵌合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免疫球蛋白1(IgG1)单克隆抗体(75%人源性,25%鼠源性),其被用于医治儿童CD已有将近10年。本文对其运用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使用状态与机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先于年批准将IFX用于医治成人中至重度活动性CD及合并瘘管的CD,直至年才批准将其用于儿童。在应用于医治CD的短短10几年里,IFX已体现出一定的医治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潜伏问题。

TNF-α是致使CD病发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有研究证实其在IBD黏膜上的表达增加[4,5]。过去研究者认为IFX医治CD的原理在于其可以中和TNF-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且在进行IFX医治后,局部炎症肠黏膜上表达产生TNF-α的细胞明显减少(50%)[6]。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FX还可通过抗体依赖性毒性反应及补体依赖性毒性反应发挥作用[7]。

医治效果评价

引诱减缓医治

一项评估IFX医治儿童CD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多中心、开放性研究(REACH研究),共纳入例患儿,在第0、2、6周给予IFX(5mg/kg)医治后,88.4%的患儿得到有效的临床医治[儿童CD活动指数(PCDAI)较基线最少下落15点),58.9%的患儿取得了临床减缓(PCDAI分数≤10分)[8]。目前已有很多关于IFX引诱减缓医治的非随机、对比、小样本研究,但是由于这些研究在给药方式、对临床应对及减缓的定义、评价用药效果的时间点及是不是协同用药方面存在差异,致使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存在难度[9]。总体上,这些研究均显示,将IFX用于大多数儿童CD的医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没有继续给予IFX进行保持医治,疾病复发的状态非常普遍。另外,IFX在引诱黏膜愈合方面是有效的[10]。2项针对CD患儿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经IFX医治后,大多数患儿内镜下及组织学表现均有明显改良[11,12]。

保持减缓医治

已有随机、双盲、安慰剂对比研究证实,将IFX用于成人CD的引诱减缓是有效的。在儿童中,目前还没有展开相干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比研究。在REACH研究中,将例儿童随机分为2组接受IFX保持医治,即A组(间隔8周给药)和B组(间隔12周给药)。在医治终点时(医治第54周),A组患儿中56%取得了临床减缓(PCDAI分数≤10分),而B组患儿中仅24%得到临床减缓(P0.01)。该研究证实在运用IFX医治儿童CD的保持减缓阶段,间隔8周给药优于间隔12周给药。在这项研究中,31%的患儿因丧失对药物的反应需要调剂给药方式,调剂策略包括上调每次药量至10mg/kg、将用药间隔时间缩短至8周或上述2者均采取。这些调剂策略使75%的患儿重新取得了临床减缓[10]。另外一项针对儿童活动性CD保持减缓医治的随机开放性研究证实,按计划给药的策略优于按需给药[13]。在用药进程中需调剂用药剂量及用药间隔时间以保持临床减缓[14]。综上所述,IFX在儿童CD的保持减缓医治阶段是有效的,但须调剂用药剂量或用药间隔以到达最好临床疗效(保持临床减缓)。

目前公认的观点为,对常规药物医治无效或不耐受的中至重度CD患儿,可将IFX用于引诱减缓及保持医治。推荐的给药方法以下:分别在0、2、6周给予IFX5mg/kg(引诱减缓医治),对临床有效者,继续间隔8周给药1次,作为保持减缓医治[15]。为了延长临床减缓的持续时间,必要时需进行药物剂量及间隔时间的调剂。

对合并瘘管及肠外表现CD的医治

临床上瘘管的产生是运用IFX医治CD的一项指征。Crandall等对REACH研究中合并有肛周疾病的31例CD患儿进行分析,其中22例患儿医治初即合并有肛周疾病,而另外9例患儿则在医治进程中出现肛周疾病。前者在接受了单剂IFX医治后,9例患儿的肛周疾病得到了减缓,在医治终点(医治第54周),15例患儿得到了完全临床减缓,5例患儿得到部份减缓。医治进程中出现肛周疾病的9例患儿,在接受IFX医治的第54周,有7例患儿得到临床减缓,其余2例无临床应对。整体而言,IFX对医治合并瘘管的儿童CD是有效的[16]。

约30%IBD患儿合并最少一种以上肠外表现,可累及肌肉、骨骼、皮肤、眼睛及肝胆管的不同部位。将IFX用于医治合并有坏疽性脓皮病、结节性红斑、原发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骨髓炎等的IBD可能有效。研究证实,IFX对医治合并有坏疽性脓皮病及葡萄膜炎的儿童CD有效[17]。

生长发育障碍是儿童CD的一种常见合并症,可将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作为医治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认为长时间营养不良及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直接作用是造成CD患儿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因素[18]。

有研究者发现,特别是在青春期前及青春期初期,运用IFX医治儿童难治性CD可明显改良儿童身高增长速度及身高年龄的标准差水平(z值)[19]。REACH研究也表明运用IFX医治对儿童线性增长有一定积极作用。骨龄最少落后1年患儿的z值在医治第30周(SD提高0.3)和第54周(SD提高0.50)均有显著改良。Thayu等[20]认为,运用IFX医治可以影响骨构成的生物学标记物。在IFX引诱减缓医治期间,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的氨基末端肽、尿胶原交联C末端肽有显著升高,并与医治第54周时Z值改良有关。虽然,其他一些研究也显示Z值及身高生长速度显著提高[21,22,23,24],但是Pfefferkorn[25]却认为,在患儿被最初诊断为CD的2年内,延续使用免疫抑制剂及IFX医治,可使其表现出生长发育滞后。

提高营养水平、增进追逐生长是运用IFX医治儿童CD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对青春期前及青春期初期的患儿。因此,在随访这些患儿的进程中,应当常规进行生长发育指标的监测,上述指标无改良可以作为医治失败的一项标准。目前大多数研究数据均支持在青春前期及青春期初期运用IFX医治,对合并生长发育障碍的患儿,该医治具有恢复其正常生长水平的积极作用。

降阶梯医治

Kugathasan等[26]评估了15例难治性CD患儿,在病程初期及病程晚期接受IFX医治的不同临床效果。医治初有14例患儿得到迅速有效的临床减缓。在这14例患儿中,6例患儿的病史短于2年,而另外8例患儿的病史擅长2年。在医治第10周,14例患儿的临床疗效无差异。而在医治的第32周,所有病程擅长2年的患儿都丧失了对药物的应对反应,而病程短于2年的患儿中仍有50%对药物有应对反应。在另外一项类似的研究中,Lioti等[27]报告了22例难治性CD及合并瘘管CD患儿的医治效果,其中6例病程短于1年,而另外16例病程擅长1年,在经过16周IFX医治后,病程短的6例患儿较病程长患儿的PCDAI评分下降更加显著,而且病程短患儿的瘘管得到了更有效的医治。以上研究证实,IFX医治效果在病程短的患儿中更佳,该结果提示在对CD患儿进行医治时,初期运用IFX医治的效果优于晚期运用IFX医治。

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促使了降阶梯医治方法的产生。在对CD成人患者进行的研究中,有证据表明降阶梯医治可以改变CD自然病程。但是,在对CD患儿的医治中,有关降阶梯医治的探索是有限的[28]。在2例个案报告中,将IFX分别作为得了CD的14岁男孩及12岁女孩的一线医治。在接受了2剂IFX注射后即观察到很好的疗效,且疗效分别延续至5个月和7个月。近期韩国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医治方法对36例新诊断为CD患儿的效果,随访2年,将36例患儿分为3组。A组(10例)患儿接受口服布地奈德引诱减缓,口服美沙拉秦维持减缓,B组(13例)患儿接受口服布地奈德及硫唑嘌呤医治,C组(13例)患儿首先接受IFX引诱减缓,随后接受IFX及硫唑嘌呤保持减缓。随访1年后,3组患儿的疾病复发率(定义为PCDAI评分10分)有很大差异,A组与C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0%及23%(P=0.),B组与C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2%和23%(P=0.)。随访2年后,A、B、C3组的复发率分别为90%、77%和39%。这项研究的局限性为纳入的病例过少、回顾性数据分析及医治效果评价有潜伏偏倚[29]。

虽然这些有效的数据支持初期运用IFX可改变疾病的病程,但由于长时间运用IFX存在潜伏风险,因此这项结论尚需通过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医治中的问题

IFX的免疫原性

协同用药

IFX医治的不良反应

小结

(此处内容略,具体请见全文)

(《儿科学大查房》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其他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白癜风可以治愈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xgj.com/ystj/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