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克罗恩病 > 饮食调节 > 炎症性肠病与妊娠不良结局有关
炎症性肠病与妊娠不良结局有关
来源:医脉通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得授权)
近期,发表在《PLOSOne》杂志上的一项丹麦队列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女性出现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增加,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应用可部分解释这种现象,整理如下:
“年,欧洲克罗恩病结肠炎组织发布了一个共识报告,总结了IBD和不良妊娠结局之间联系的现有证据。”HeatherA.Boyd(丹麦哥本哈根国家血清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部)和同事们写道,“根据报告描述,妊娠和分娩的并发症频率非常不一致,排除了一个有意义的结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研究已经产生了一致结果,大多数研究发现IBD女性的这两种结局的风险均增加。”
在这项丹麦国家出生队列研究中,超过名女性在年至年间怀孕,研究人员对IBD,妊娠期间IBD治疗药物使用,以及不良结局之间的潜在关联,以流产,先兆子痫,早产,Apgar评分和先天畸形进行定义。
孕期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的女性中,IBD与严重子痫前期(而非先兆子痫整体),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和医学证实早产的这些风险增加超过七倍明显相关(危险比[HRs]>7),基于Cox回归和对数线性二项回归。
孕期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的女性中,IBD也与PPROM(HR,3.30;95%置信区间[CI],1.33~8.20)风险增加超过三倍相关。未应用IBD治疗药物的女性也有将近两倍风险的医学证实早产(HR,1.91;95%CI,0.99~3.68)。
IBD也与足月儿Apgar评分低于5分的风险超过两倍相关(风险比[RR],2.19;95%CI,1.03~4.66)。克罗恩病,但不是溃疡性结肠炎,也与主要先天畸形的风险接近两倍相关(RR,1.85;95%CI,1.06~3.21)。没有先天畸形婴儿产前接触全身性皮质类固醇,但37%产前接触其他药物。
IBD和早产之间没有关系,女性在6个孕周到12个孕周之间进入这项研究,因此早期发生早产的女性没有被包括在队列中。
“IBD女性中活动性炎症过程可能会受胎盘干扰,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胎儿需求,导致在妊娠中期发生严重先兆子痫。”研究人员们写道,“先兆子痫的风险似乎受限于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应用的这一发现,与假设是一致的,因为只有严重,活动性IBD女性在妊娠期间才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因此,通常来说,IBD女性不需要担心严重先兆子痫。”
该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不良妊娠事件和不良出生结局,以及含皮质类固醇处方作为疾病活动性标志使用的绝对数量偏少。
“我们发现IBD与严重先兆子痫,PPROM,和医学上引起早产的发生率强烈相关,这种关联很大程度上受皮质类固醇使用者限制,”研究人员总结说。“然而,IBD与PPROM和自发早产间,克罗恩病和主要先天畸形之间的附加关联,所用都发生在未使用皮质类固醇的女性中,这提示静止期IBD的一些特征在一些不良妊娠和出生结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献来源:InflammatoryBowelDiseaseandRiskofAdversePregnancyOut
编译自:InflammatoryBowelDiseaseLinkedtoPoorPregnancyOut北京治白癜风的大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