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克罗恩病 > 症状体现 > 口腔溃疡预防与治疗
口腔溃疡预防与治疗
口腔溃疡(又称口疮、口内炎)是指口腔内之唇、舌颊及上腭等软组织处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溃烂点,在进食、饮水、刷牙,甚至说话时触碰到溃疡处都会感到明显的疼痛或灼热感,有些患者易反复发作[1]。
由于发病部位、局部症状的不同,用语又有口舌疮、口破、口疳、口疡等名称。
本病为口腔粘膜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青壮年多见,相当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又叫复发性阿弗它性口炎。
在青壮年时期,很多口腔溃疡的触发,都是起因于一次或者若干次的在进食过程中,牙齿对口腔粘膜内壁或者舌表面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错误咀嚼伤害,由于口腔中的细菌很多,细菌进入伤口位置暴露的结缔组织发生复杂的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而形成溃疡创面,从而形成口腔溃疡。但这只是口腔溃疡的一种形成原因之一,不排除其他的致病性因素所造成的口腔溃疡问题原因的存在。
病因
口内炎的确切致病原因尚不清楚。已知的致病因素包括柑桔类水果(比如橘子和柠檬)、口腔物理创伤、急速减肥、食物过敏、免疫反应等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锌、铁以及叶酸缺乏也可能造成复发性口内炎。硝烟酯和某些化疗也被发现同口内炎相关,也有研究显示口内炎同对牛奶过敏有关联。口内炎是贝歇氏症(Beh?etsdisease)的典型表观症状,也常见于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病人。
口腔内物理创伤是最为常见的口内炎诱因,比如由牙刷磨损、尖锐(比如炸薯片)或者耐磨食物(比如烤面包片)造成的刺伤或磨损、牙齿误咬(特别是常见发生于尖锐犬牙)、掉牙,或者牙箍等等容易破坏口内粘膜而造成口内炎。其它致病因素比如化学灼伤或者烫伤也可导致口内炎。有研究显示使用不含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基硫酸钠)的牙膏能减少口内炎的发病频率,不过也有结果显示月桂基硫酸钠与口内炎没有相关性。一些小规模的研究表明,面筋过敏症也是口内炎的一种病因,食用无面筋食物被发现对口内炎病人有益处。
尚未发现口内炎同月经、怀孕或者停经有相关。抽烟者受口内炎影响较小,但戒烟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普遍提升]。
预防
良好的口腔卫生可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此外摄取维生素B12、铁、锌与叶酸也有一定效果。若口腔溃疡有明显可避免的诱发主因,如不合嘴形的假牙或牙箍、食物过敏、刷牙用力过度等,避免这些诱因能从根本上减少口腔溃疡的复发。但绝大多数的口腔溃疡是不经意的口腔创伤造成的,如食物刺伤、牙齿误咬等,针对这种诱因的预防并不实际。
另外工作时间长、长期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及免疫力下降,若经常外出用膳,饮食不均衡,亦未必能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和E,会增加“生飞滋”的机会。
不少人在餐后会吃无糖香口珠,此外,临床实验证实香口珠的机械性动作和味觉上的刺激,能增加口水的分泌量达四倍多,而口水具有清洗口腔和抗菌效用,有助保持口腔清洁及健康。故若能在餐后吃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无糖香口珠,能有助防止蛀牙及滋养牙肉,十分适合生活节奏急速的人。
治疗
一般的口腔溃疡即便不予以治疗依然会于七至十四天内自行痊愈而不留疤痕,但部分对症治疗可以舒缓患处不适并遏止溃疡再受细菌感染,这些治疗包括抗菌漱口水和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