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克罗恩病 > 症状体现 > 医学热点粪菌移植的前世今生
医学热点粪菌移植的前世今生
粪菌移植(FMT)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在人类医学史上至少已有年。近年来,粪菌移植得到迅速发展,并显示出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治疗价值。
它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呢?
起源在中医,发展在西医
医学史记载,年以前的中医就已经用人粪治病。迄今,已有大量文献记载用人新鲜粪水、发酵的粪水或者从粪中分离的微生物群治病。FMT的演进呈非直线前进,它源于中国古代,近年在西方得到快速发展,欧美的医生比中国的医生对FMT的应用更多。对很多疾病的研究需要依赖对粪的研究。
多年前,一位不怕臭的27岁的德国儿科医生TheodorEscherich从粪便里发现了大肠杆菌,后来他的名字就成了大肠杆菌的名字。但是,从发现细菌在污水里比洁净水里生长更快开始,细菌就从此被误解,人“粪”也遭遇不公。
东晋(~年)时期,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用新鲜的粪汁或发酵的粪水治病:“饮粪汁一升,即活。”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了多达二十多种用人粪治病的疗方。
年,美国Eiseman等最终用他人的粪水灌肠挽救了4名外科术后发生难治性腹泻并生命垂危的患者。年以前,西方的文献一直认为,利用FMT给人类治病的记录最早出现于年的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在近年得到重视,主要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difcile)感染的根除治疗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年以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才被认为是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原因,并与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粪菌移植最终逐渐得到重视。
年,Bennet等报道了通过粪清灌肠治愈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虽然仅1例,却拓宽了粪菌移植的临床范围,也提供了新的移植途径。
年,澳大利亚Borody医生及其同事用结肠镜将粪便上清液注入到大肠,以治疗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疾病。粪菌移植的适应证再一次得到拓宽。
年,美国Aas等报道用鼻胃管输入粪清液治疗复发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该研究从年开始,总计纳入18例患者。结果显示,15例治愈,2例死于非相关性疾病,1例治疗失败。结果表明,无论是经胃还是经十二指肠给入粪菌,均获得良好疗效。
年,Hamilton等发表了第一篇用标准冻存粪菌实现粪菌移植的临床结果。报道称共治疗了43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成功率为95%。这为粪菌库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年,Vrieze等报道用经鼻-十二指肠(空肠)管输入粪菌悬液的方法,对1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将健康、“苗条”的捐粪者的粪菌移植到代谢综合征患者肠道内,结果发现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在6周后即显著上升。该研究强调了重建正常肠道菌群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价值。
年,vanNood等在《NEnglJMed》发表了第一篇针对FMT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有意思的是,该研究进展到中途,就以为FMT的疗效太好而从伦理的角度考虑取消了原定对照组的研究计划。结果表明,FMT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万古霉素。
尽管FMT的临床疗效突出,但在年以前一直只被认为是“民间偏方”。直到年初,华盛顿大学Surawicz教授领衔的合作组将FMT写入临床指南用于治疗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这在FMT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张发明,李潘,崔伯塔,等粪菌移植:老故事与新未来[J]Negative,6(1):17-22
作者:马帅北京协和医学院郭树彬首都医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本期编辑:马帅北京协和医学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