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克罗恩病 > 疾病探寻 > Gut丨胃癌胃切除术后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

Gut丨胃癌胃切除术后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



研究简介

近期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参与调控部分疾病发生和发展以及手术预后。例如,一项关于克罗恩病患者的研究提示,克罗恩病患者接受回结肠切除术后,肠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疾病复发或疾病缓解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已有学者指出,对于胃癌患者或者病态肥胖患者,尽管原发疾病不同,但其接受胃切除术后肠道微生物菌群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另有几项关于肥胖的研究提示,胃切除术后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及功能的变化与患者体质量降低以及远期疗效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遗憾的是,研究证实,尽管接受胃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体质量降低以及代谢增加,但其胃切除术后1年肠道微生物菌群基因多态性仅部分恢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临床上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为胃切除术,根据切除的范围不同,胃切除术中通常包括胃全切除,胃大部分切除、半胃切除和胃窦部切除。有两项研究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证实,接受胃癌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道微生物菌群会发生变化。例如,Tseng等的研究表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菌群组成及基因多态性均发生明显变化,这与患者术后胃肠道环境变化息息相关,Lin等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然而对于胃癌切除术后(尤其是胃全切)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变化,目前还知之甚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接受胃切除术患者预后存在关联。例如胃癌患者接受胃切除术后发生异时癌(包括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而已有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变化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因此,胃癌患者接受胃切除术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的机制可能是胃切除术间接改变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近期,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TakujiYamada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权威胃肠病学杂志《Gut》上发文:Influenceofgastrectomyforgastriccancertreatmentonfaecalmicrobiomeandmetabolomeprofiles。研究人员采用非常严谨的生信算法,同时进行宏基因组学与代谢组学分析,并对两组学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探究了胃癌胃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联。

研究纳入50例胃切除术患者及56例正常对照组,研究发现,胃切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p0.05),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口腔菌群丰富度较高,推测可能与胃癌患者术后消化道重建有关;两组人群间胆汁酸(如基因毒性脱氧胆酸和支链氨基酸)丰度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胃切除术后代谢改变有关。通过KEGG功能数据库分析,发现参与养分运输和有机化合物生物合成也有差异,推测由于患者胃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后导致代谢物的改变。

此外,该研究还发现,部分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微生物菌群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表现出相似模式:如具核梭杆菌(已有研究证实具和梭杆菌可促进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明显富集。

该研究揭示了胃切除术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提示其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本研究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微生物组/代谢组学特征提供了新的见解,尤其是既往报道的胃切除术后发生的异时性结肠直肠癌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Recentevidencepointstothegutmicrobiome’sinvolvementinpostoperativeout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xgj.com/jbtx/1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