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克罗恩病 > 疾病探寻 > 解读北京抗癌协会专家共识中国结直肠癌高危

解读北京抗癌协会专家共识中国结直肠癌高危



“中国肠癌的发病率(38.4/10万)低于美国(46.8/10万),但死亡率(19.8/10万)却高于美国(16.4/10万)。我们的病人一旦得了肠癌,死亡风险比美国高。”1月15日,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沈琳教授在“北京抗癌协会年早癌筛查规范化研讨会暨《中国高发癌症早期筛查指南》新闻发布会”上说:“不是因为我们的治疗水平不如美国,而是美国的早期诊断率比我们高,早发现早诊断可以提高5年生存率。”

据了解,近年我国结直肠肿瘤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成为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如果早期不进行筛查,等到发现问题时,疾病很可能已进展到中晚期。

沈琳教授指出,通过早期筛查,及早发现肠息肉或癌前病变,治疗的费用会非常低,根本不需要住院、请假等,对工作、生活不会造成影响。而对于一个进展期的肠癌,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病人需要治疗一两年的时间,各方面的负担会非常重。

此前,我国一直没有权威的《结直肠癌早癌筛查专家共识》,为了让肠癌的筛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北京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相关研究进展,参考NCCN、ESGE、ACS等国际权威指南以及中华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等相关共识,制定了《结直肠癌早癌筛查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医院肿瘤内科医师史幼梧对《共识》进行了解读(详见文后附表)——

《共识》把结直肠癌的风险人群分成了三大类:

1、一般风险人群(1)年龄≥50岁的无症状人群

(2)无结直肠肿瘤或息肉病史

(3)无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病史;

(4)家族史阴性

2、高危风险人群

至少符合下述一个条件的人群:

(1)个人史:有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或SSP、炎症性肠病病史;

(2)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3)盆腔放疗史

3、高危风险综合征

(1)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2)息肉病性综合征

(3)Cowden综合征/PTEN错构瘤综合征

(4)Li-Fraumeni综合征

《共识》针对以上三类风险人群分别给出了筛查建议:

一般风险人群:50-75岁建议参加结直肠癌早癌筛查;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如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贫血、体重下降等),建议就诊,筛查不作年龄限制;推荐每年1次FIT,或每1-3年1次粪便DNA检测,如结果阳性,进一步行结肠镜检查;每5-10年1次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

高危风险人群:作为重点筛查对象,建议首次筛查时行结肠镜检查,必要时可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和(或)遗传学检查。

高危风险综合征:建议对符合临床筛查标准的高危人群进行遗传学检测,根据遗传学检测结果制定筛查计划。

《共识》还给出了肠癌的预防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坚持体育锻炼,每周参加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体重指数在18.5-22.9之间,女性腰围80cm,男性腰围90cm。戒烟;避免饮酒。

史幼梧强调,早期筛查、早期切除癌前病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降低结直肠癌相关病死率,筛查方法简单易行,推荐50岁以上的人每年进行筛查,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更积极地进行筛查。

“先确定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高危人群要及早进行筛查。”沈琳表示,肠癌最重要的筛查手段就是肠镜,但做肠镜检查相对来讲时间比较长,筛查者如果不做麻醉,有可能出现腹部不适,会影响对筛查的依从性。“现在有针对代谢物的检查,操作起来比肠镜要容易的多,这种新的筛查手段可以增加依从性。”

据悉,最新的针对肠癌的筛查手段是通过对人体粪便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早期精准地发现肠道病变。这种新型粪便多靶点FIT-DNA检测方法已获得我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癌症早期筛查许可证,筛查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自己家中自行完成取样和筛查。

“希望各个癌种都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简便易行的筛查手段,建立起癌症的早诊早治体系。”沈琳表示。

●步召德:行医不仅是工作,更是一项使命●杜鹏:第一次尿血,为啥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zxgj.com/jbtx/131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